“专题报道: 太空法律法规研究”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专题报道: 太空法律法规研究
    尹玉海, 林灿杰
    中国航天. 2024, 0(8): 7-12.
    外空作为全人类共同探索、开发和利用的场域,承载了全人类的共同期待,兼顾了所有国家和全人类的共同利益。随着近些年行星资源开发行为的日趋兴盛,惠益分享机制确保了全人类利益的落实,平衡了不同航天实力国家之间的利益,成为行星资源开发的指导性原则。在现有机制的指引下,由于上位法律规范的抽象性和模糊性,下位具体规则又因国家间分歧无法达成一致共识,使得这一机制的实践受到单边主义和商业航天开发的不断侵蚀,缺乏具体可行的惠益分享路径。我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应当以国家主导为核心,协调多边发展关系,借助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这一多边平台机制,构建全方位多方共同参与惠益分享的中国路径,使得外空探索的成果更多惠益全人类。
  • 专题报道: 太空法律法规研究
    高思成, 杜辉, 杨文奕
    中国航天. 2024, 0(8): 13-20.
    深入挖掘联合国外空委、国际电信联盟、联合国裁谈会等政府间多边平台及相关机构间/非政府组织相关资料,梳理2018年—2023年间全球空间交通信息共享与协调规则及机制有关进展,分析美国、欧洲、俄罗斯及发展中国家国内实践及其在联合国外空委等多边平台表露的空间交通信息共享与协调有关政策立场,总结空间信息共享与协调规则及机制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启示与建议。
  • 专题报道: 太空法律法规研究
    蒋圣力, 张懿珺
    中国航天. 2024, 0(8): 21-29.
    伴随航天技术的发展与商业航天的兴起,外空安全的基本内涵正在从传统外空安全向新型外空安全演进。商业航天背景下,新型外空安全问题具体表现为国家间对外空自然资源所有权的争夺、愈演愈烈的空间碎片问题,以及亟待解决的商业微小卫星星座建设问题。针对外空自然资源开采引发的外空安全威胁,应当厘清不得据为己有原则的内涵并明晰外空自然资源的权利属性。针对空间碎片引发的外空安全威胁,应当以减缓新碎片的产生与空间碎片主动移除为路径,在法律层面明晰登记国的义务,并保障主动移除者的权利。针对商业微小卫星星座引发的外空安全威胁,应当从国际法与国内法层面分别提出法律应对路径。
  • 专题报道: 太空法律法规研究
    高岚
    中国航天. 2024, 0(8): 30-36.
    美国《阿尔忒弥斯协定》制定了外空资源利用的若干基本原则,解释了《外空条约》的核心条款,成为适用《外空条约》的一种新的行为模式。应当指出的是,这种行为模式逐渐构成现行外空法的嗣后实践。在外空法律斗争的宏大背景下,小圈子排他式共识破坏了真正的多边主义条约的稳定性,为重构习惯法秩序奠定国家实践和法律确信的基础。在空间资源开发细则尚待明晰的阶段,承认一国外空资源开发的行为自由,不过,这种自由应当是有边界的,需要以惠益共享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