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国外载人航天新进展”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专题报道:国外载人航天新进展
    何慧东, 张蕾
    中国航天. 2024, 0(4): 7-12.
    美国以确保全球航天领导地位为目标,推动实施“阿尔忒弥斯”计划,以实现本世纪载人重返月球,并为今后的载人登陆火星和其他目标奠定基础。本文首先对“阿尔忒弥斯”计划总体目标、系统架构进行梳理,随后分析了美国在建立协调机制、调整组织机构、鼓励商业化、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采取的管理举措,分析了项目最新进展情况,得出了对“阿尔忒弥斯”计划发展的几点思考。
  • 专题报道:国外载人航天新进展
    肖武平, 王功波, 张蕊, 何慧东
    中国航天. 2024, 0(4): 13-16.
    “国际空间站”于2011年基本完成大规模组件的在轨组装工作,最初设计寿命为15年,鉴于其运行状态良好及巨大的应用价值,先后经历3次延寿。本文首先梳理“国际空间站”的延寿背景和概况,在研究其延寿审查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延寿风险及应对措施。
  • 专题报道:国外载人航天新进展
    许思宇, 李海兵, 尹钊
    中国航天. 2024, 0(4): 17-24.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可在载人航天器上通过人工手段为航天员提供清洁的空气和纯净水,系统具有水循环和管理、废弃物管理、大气控制与环境监测等功能。“国际空间站”结合了储存式和有限可再生式生保系统,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降低空间站的运营成本。随着各航天大国积极开展深空探测任务,载人登月和火星探测需要环控与生保系统提供闭合度和循环效率更高的生命支持和保障,因此需要在现有技术基础上不断升级迭代。近几年,这些新技术在“国际空间站”上陆续得到了在轨试验验证。
  • 专题报道:国外载人航天新进展
    孙晓婧, 任筱强, 王铭实, 王洪雨, 张朋硕
    中国航天. 2024, 0(4): 25-29.
    本文对美国航天机器人技术公司研制的“游隼”月球着陆器在执行首次商业月球有效载荷服务任务时的失败事件进行了详细分析。由于推进系统故障导致推进剂严重泄漏,“游隼”无法完成预定的月球着陆任务。尽管任务未能成功,但部分科学仪器在飞行过程中成功收集了数据,商业航天也正在成为推进月球探测的重要力量。鉴于深空探测任务的高风险性,在追求短周期和低成本的同时,必须坚持高可靠性要求,确保实施完整的试验流程和飞行试验,以提高任务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