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5期 刊出日期:2025-05-30
  

  • 全选
    |
    特别报道
  • 王巍, 徐涛, 张伟, 雷剑宇, 王伟臣
    中国航天. 2025,(5): 5-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商业航天的快速崛起,太空旅游从科幻概念逐步走向现实,成为太空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全球太空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从亚轨道飞行、轨道旅游到未来环绕月球的阶段性目标出发,探讨了技术突破、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对产业的推动作用;梳理了美国、中国、欧洲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战略布局与商业实践;总结了太空旅游的经济价值、社会影响及面临的挑战。研究认为,太空旅游不仅将催生万亿美元级的新兴市场,还将在推动航天技术民用化进程、激发公众科学兴趣,为深空探索带来资金支持等方面起到助推作用。未来,随着成本的下降和安全性的提升,太空旅游将逐步实现规模化,成为全球经济格局变革的关键力量之一。
  • 航天系统与技术
  • 刘宇阳, 张绮玥, 范琬铃, 王鹏, 周思引
    中国航天. 2025,(5): 2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面向未来大范围深空探测任务需求,空间核动力技术及核动力航天器应运而生。核动力航天器由于采用了同位素电/热源或空间堆,整个航天器设计与传统航天器存在显著差异,而基于核电推进的核动力航天器在技术实现上相对更易,所采用的核电推进具有超高比冲、长寿命和环境适应等优势,是未来星际探索的理想选择。鉴于此,首先对空间核电推进航天器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按照核能功率划分,详细介绍了国际主要核电推进航天器研究进展,接着对其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最后对未来发展核电推进航天器给出了建议。
  • 张志成, 刘俊林, 崔展鹏, 唐小松, 季会媛
    中国航天. 2025,(5): 33-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大规模互联网星座建设、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等超高密度航班化发射任务形势,分析了航班化发射场的基本技术特征和典型能力需求,讨论了影响发射工位发射能力的关键因素;提出一种以发射工位群实现发射场航班化发射能力的总体构想;从测发模式选择、安全设计准则、布局样式与能力匹配模型优化等方面给出了航班化发射工位群总体解决方案。得出“三平”测发模式是实现每周至少1班的航班化发射优选测发模式;相邻工位火箭爆炸炸坑、火球影响是发射工位群内部工位间风险隔离的主要因素;一套推进剂加注、供气系统服务3个发射工位是发射工位群综合效益较优的总体建设方案。
  • 航天产业观察
  • 丁天姝, 王铮, 董婧
    中国航天. 2025,(5): 4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卫星制造小型化和运营星座化趋势的带动下,2024年全球航天器制造订单数量和规模均持续增长。2024年,全球3个100颗卫星以上的星座项目订单均为欧洲国家发起,欧洲正在加快建设规模化卫星星座,增强自主航天能力;卫星制造商和用户的分布较以往更加广泛,非传统航天国家从制造端和应用端发力,进入航天领域;软件定义卫星平台在商业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中得到广泛应用,进一步提升卫星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 吴星宇
    中国航天. 2025,(5): 48-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载火箭作为商业航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射能力和发射服务价格直接影响到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对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我国运载火箭发射服务价格信息进行了调研分析,并与美国可复用“猎鹰”9火箭进行了对比。最后基于调研分析结果,提出快速回收复用火箭是运载火箭发展的必然之选,我国运载火箭在实现复用后将具备成本优势的结论。
  • 瞰视界
  • 刘龙飞
    中国航天. 2025,(5): 52-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极端自然灾害是人类共同的挑战,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当下国际社会的共识。遥感卫星覆盖范围广、重复观测、不受地面情况影响等优势可在大灾应急中发挥重要作用,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是当今世界运行最为成功的空间技术国际减灾合作机制之一。主要介绍了该合作机制的发展历程和运行情况,并以不同阶段典型案例开展对比分析,总结该机制运行的特点和运行的经验及不足之处,并针对我国当前航天强国建设背景下开展空间技术减灾国际合作机制参与和建设提出启示和建议。
  • 龙雪丹, 杨开, 王林, 褚洪杰
    中国航天. 2025,(5): 61-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5年5月28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实施了“超重-星舰”的第九次综合飞行测试。这是二代“星舰”飞船级的第三次飞行,任务中首次进行助推级复用。但试飞过程并不顺利,一级在返回点火时发生异常损毁,未能完成受控溅落;飞船级虽然工作到了发动机关机,但在滑行段,因主推进剂贮箱泄漏和失压,导致姿态失控,大部分试验目标未能完成,并在重返大气层时解体。对此次试飞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对产品在此过程中的迭代改进进行了总结分析。
  • 空天瞭望
  • 中国航天. 2025,(5): 69-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