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8期 刊出日期:2020-08-30
  

  • 全选
    |
    专题报道
  • 庞丹
    中国航天. 2020,(8): 10-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一号任务)正式实施。由此,中国深空探测迈出崭新的一步。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发射升空后将经历7个月左右的长途跋涉,突破极其遥远的距离,到达火星,并开展环绕和巡视探测。 人类为什么要向火星进军?探索火星将会带来怎样的价值和意义?“天问”一号担负着什么历史使命?又有怎样的前世今生?让我们带着一系列问题与思考,走近“天问”一号探测器。
  • 姜哲
    中国航天. 2020,(8): 14-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20年7月23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在八个月内,“长征”五号系列火箭已经成功完成了3次发射。此前,在2019年12月27日,“长征”"五号遥三火箭成功发射“实践”二十号卫星;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遥一火箭成功将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送人太空。每一次发射成功的背后,是航天人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不断完善的科学方法。 本文将以“长征”五号遥四火箭研制过程中的10个数字为引,带领读者近距离了解“胖五”轰轰烈烈的“奔火”历程。
  • 何怡, 张平
    中国航天. 2020,(8): 19-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海南文昌发射场,一道耀眼的橘色烈焰滑过长空,“长征”五号遥四火箭成功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中华民族深空探测的征程从此开启。未来,经过7个多月的在轨运行,“天问”一号探测器将着陆火星,一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三大任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简称航天科技六院)为此次发射用“长征”五号遥四火箭和“天问”一号探测器研制交付了78台各型发动机,始于地面发射,终于精准着陆,液体动力的贡献将贯穿全程。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的一次壮举,是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首次应用性飞行,也是中国行星探测的首飞之战。 “长征”五号及“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共经受了4次试验飞行验证,航天科技六院取得了大量宝贵的飞行参数,做了多项有效的改进,为“长征”五号完成后续国家任务奠定了强劲的动力基础,向高质量保证成功、高效率完成任务、高效益推动航天强国建设又迈进了一大步。 自此,我国已经完全拥有大推力运载火箭动力技术,两年内探月三期任务、空间站建设还将通过“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得以实施,未来还有更加艰巨的重任等待“长征”五号去完成。
  • 谷宇, 牛俊坡
    中国航天. 2020,(8): 22-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我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探测器“天问”一号搭载“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于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根据任务分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简称航天科技八院)承担本次火星探测任务中的环绕器总体设计与研制工作,在研制过程中攻克火星制动捕获、长期自主管理等关键技术难点,将实现地火间的超远距离测控通信,并将通过环绕探测实现火星全球性、综合性探测,完成火星表面重点地区高精度、高分辨率精细详查。
  • 张京男, 徐菁
    中国航天. 2020,(8): 27-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火星2020”( Mars2020)任务的“毅力”火星车携带7台探测仪器,将在火星上进行前所未有的科学和新技术试验。
  • 张京男, 徐菁
    中国航天. 2020,(8): 32-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火星202O”(Mars2020)任务的“毅力”火星车是在“火星科学实验室”(MSL)任务的“好奇”火星车基础上研制而成的。“毅力”火星车长约3m、宽2.7m、高2.2m,质量102Skg,与“好奇”火星车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毅力”火星车有一个新的科技工具箱,可以采样和缓存火星上的矿物样本,以便于在未来火星任务中被捕获并带回地球。“毅力”火星车结构主要包括机体、火星车计算单元、各类相机、麦克风、机械臂、轮子和腿、电源系统及天线。
  • 中国报道
  • 苗珊珊
    中国航天. 2020,(8): 38-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20年7月25日11时13分,“长征”四号B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执行一箭三星任务,将“资源”三号03星及搭载的2颗小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 刘岩
    中国航天. 2020,(8): 39-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20年8月6日12时01分,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D运载火箭托举“高分”九号04星和“清华”科学卫星升空,卫星随后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刘岩
    中国航天. 2020,(8): 40-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20年8月23日10时27分,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D运载火箭托举“高分”九号05星、多功能试验卫星和“天拓”五号卫星升空,卫星随后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导弹及其他武器系统
  • 江绍东, 万鹏
    中国航天. 2020,(8): 41-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20年一季度末,美国新冠疫情突变,4月份更是传来多艘航母染疫停摆的消息。目前美军2020财年国防预算执行过半,近期在高超声速武器的发展上却动作频频,不仅在型号研制上有所取舍,而且还在新的财年预算申请上有所倾斜。总体来看,美国高超声速武器的现实威胁正加速迫近。
  • 航天系统与技术
  • 李薇濛, 王楠楠, 陈建光
    中国航天. 2020,(8): 45-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国外软件定义卫星发展较为活跃。2019年底到2020年初,美国L3哈里斯公司表示将采用软件定义技术制造美空军“导航技术卫星”3 (NTS-3),洛马公司制造的软件定义卫星有效载荷开始在轨验证。随着欧洲首颗全球软件定义商业通信卫星“量子”计划2020年下半年发射,软件定义卫星将进入实用化阶段。
  • 薛普, 苏伟, 董超, 贾平会
    中国航天. 2020,(8): 48-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探索浩瀚的星空是人类永恒的梦想,但是,高昂的费用制约了载人航天和深空探索的发展。近年来,随着航天器可重复使用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加人到载人航天探索当中,而美国太空探索技术 ( SpaceX)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2018年9月,SpaceX公司提出将使用“星船”执行绕月飞行任务,从而揭开了“星船”项目的神秘面纱。
  • 殷智勇, 马志昊, 陈白雪, 许洁平
    中国航天. 2020,(8): 53-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太空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争夺的战略资源。日本早已将太空视为关键的战略军事领域。2008年,日本国会通过了《宇宙基本法》,迈出了军事化太空的关键一步,彻底推翻了日本一直坚持的“非军事和平利用太空”的原则。自安倍晋三首相执政后,日本政府曾三次颁布《宇宙基本计划》,明确了规划军民两用航天计划、成立了宇宙开发战略本部、强化了向军事航天应用转型策略等各项举措。2020年4月17日,日本防卫省依据国会审议的《防卫省设置法》修正案,正式组建第一支太空作战中队,编制20人,设在东京都的航空自卫队府中基地内,预计在2022年扩大至100人规模。无论是满足主观上保持太空优势军事需求,还是应对客观上太空环境复杂趋势,日本正紧紧抓住这一前提,加大关键技术、关键设备的财政投入,增加盟国间太空领域的军事交流与合作机会,加速太空态势感知 (SSA)在太空域作战能力的形成。
  • 左清华
    中国航天. 2020,(8): 58-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20年3月5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签署了《关于在空间态势感知领域科学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此前美国与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均签署了空间态势感知合作协议。美国与多国签署空间态势感知协议是其空间交通管理政策中的重要一环,是对其空间交通管理政策的具体落实。 在日益严峻的太空安全形势下,讨论空间物体信息共享、空间碎片清除、在轨避碰等问题都极为迫切和重要。这些问题不仅牵涉到复杂的技术问题,更涉及到了敏感的规则制定与运用问题。在国际空间规则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尚有空白和模糊,同时停滞不前的情况下,美国于2018年6月发布了《空间交通管理政策》,并计划向国际社会推广其空间交通管理标准和做法,为其谋取国际规则制定主导权奠定基础。该政策涉及空间安全中的多个问题,范围及广。全面深人研究美国空间交通管理政策,在当前空间安全日益严峻、空间安全问题错综复杂、美国正积极与盟友加快制定空间活动“道路规则”的形势下,尤为重要。
  • 航天政策与管理
  • 中国航天. 2020,(8): 63-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航天活动
  • 于维姝
    中国航天. 2020,(8): 68-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阿联酋航天局的“希望”探测器2020年7月20日在日本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场由一枚H-2A-202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为2020年发射窗口期上路的首项火星探测任务。火箭于日本标准时间06时58分14秒(北京时间05时58分14秒)点火起飞。器箭分离于起飞约1h后完成。发射原定7月15日进行,但因天气不佳而两度推迟。
  • 朱天宜
    中国航天. 2020,(8): 71-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火箭实验室公司的“电子”小运载2020年7月5日在新西兰北岛玛希亚半岛的欧尼努伊站执行了一次发射任务,但以失败告终,未能把所携带的7颗卫星送入轨道。火箭于发射场当地时间09时19分(北京时间05时19分)点火起飞。
  • 张晓帆
    中国航天. 2020,(8): 74-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20年3月份因资金用光而提出美国破产法第11章破产保护的宽带巨型星座创企一网公司7月3日宣布,英国政府和印度移动网络运营商巴帝全球报出了中标出价,将买下一网。一网称,它已新获10亿美元资金,以对其星座项目进行资本重整,其中英国政府出资5亿美元,以“达成英国首项主权航天能力”,而另5亿美元来自印度移动网络运营商巴帝全球。
  • 合作伙
  • 杭书
    中国航天. 2020,(8): 76-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20年7月23日,由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文昌市政府联合未来宇航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火星之旅嘉年华”活动在文昌航天科普中心成功举办。活动邀请航天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知名人士进行跨界主题交流和分享,融合了主旨演讲、圆桌论坛、闭门研讨、文创集市、航天育种体验等多种活动,通过多种信息渠道,向大众普及航天知识,带来全新的航天科普体验。
  • 杭书
    中国航天. 2020,(8): 78-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中国迈出行星探测的第一步——奔向火星。当天下午15时,湖南日报小记者组织全省小记者开展《加油,胖五!对话航天专家》活动,利用抖音直播形式,大小“记者”连线对话《中国航天》执行主编张京男,为直播间的孩子们带来了最新的“天问”一号任务发射情况,并分享了丰富的火星探测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