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7期 刊出日期:2020-07-30
  

  • 全选
    |
    专题报道
  • 潘晨, 高晓雷, 郭睿
    中国航天. 2020,(7): 9-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0年6月23日,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二十余载漫漫“北斗”路,从单星研发到多星并举,从艰难追赶到昂首超越……如果说技术创新驱动着“北斗”不断实现更高、更强,那么管理创新则托举着“北斗”不断追逐更快、更稳。
  • 何江, 冯文婧
    中国航天. 2020,(7): 1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的发射任务直播中,人们首次从太空的视角见证了“北斗”卫星太阳翼在轨展开华丽而震撼的过程。然而,在这华丽展开的背后,是“北斗人”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结果。
  • 王伟童, 高崇芮
    中国航天. 2020,(7): 16-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0年6月23日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正值盛夏,夏虫轻鸣。随着发射指令的发出,山谷中火箭拔地而起,直奔寰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将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长征”三号A系列运载火箭完成了“北斗”导航系统的全部发射任务,标志着“北斗”导航系统具备向全球开通导航服务的能力。 “长征”三号A系列火箭作为我国高强密度发射的“主力”,是我国目前高轨道上发射次数最多、成功率最高的火箭系列,有“金牌火箭”的美誉。自2000年10月31日,“长征”三号A系列火箭发射我国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算起,至今共进行了44次发射,将59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护送升空,发射成功率100%。
  • 何怡
    中国航天. 2020,(7): 2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0年6月23日09时43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伴随着“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的腾空而跃,一阵橘色烈焰划过上空,直冲九霄。随后,“北斗”系统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20载巡天遨游,“长征”三号A系列运载火箭以44次发射、59颗卫星的骄人成绩,圆满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建任务。作为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北斗”系统的先进性不言而喻。而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北斗”系统“三步走”计划实施以来,火箭每一次热血腾飞,卫星每一次精准入轨,动力都来自于位于西安南郊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
  • 中国报道
  • 苗珊珊
    中国航天. 2020,(7): 25-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0年7月3日11时10分,“长征”四号B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执行“一箭双星”任务,将高分辨率多模综合成像卫星及搭载的“西柏坡”科普卫星(又名“八一”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 宋皓微
    中国航天. 2020,(7): 26-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0年7月5日07时44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试验”六号02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 岑格
    中国航天. 2020,(7): 27-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0年7月7日,中国第一架高速卫星互联网飞机——青岛航空QW9771航班在青岛举行首航仪式。
  • 蔡婷
    中国航天. 2020,(7): 28-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0年7月9日20时11分,“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成功将“亚太”6D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 航天政策与管理
  • 雷刚, 杨景, 祝彬, 董正强
    中国航天. 2020,(7): 32-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党员教育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和长期战略任务,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保障性作用。新时代全面从严冶党向纵深发展,面对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新任务,以及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通过加强党员教育,大力弘扬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以下统称航天“三大精神”),提高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修养、作风修养、道德修养、纪律修养,锻造一批受得了挫折、忍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的人才队伍,是不断推进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 焦泽德, 史军良
    中国航天. 2020,(7): 4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建设航天强国做出了重要指示批示。2018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技集团)第七次工作会提出了集团公司推动航天强国建设的战略安排,明确了推进航天强国建设的规划和步骤。作为我国组建最早、规模最大的航天惯性技术专业化科研生产单位,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在助推航天强国建设、有效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巩固和夯实60年来的奋斗和发展成果、不断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持续增强企业竞争力,是研究所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全体干部职工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理论和实践都证明: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研究所改革发展,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源泉。
  • 冯莉丽, 李艳, 王春明
    中国航天. 2020,(7): 44-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航天事业60多年的发展历程,孕育、产生和丰富了独具特色的航天企业文化,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为代表的企业文化成为航天企业独有的“标签”。 2016年4月24日,在首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的重要指示。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将“建设航天强国”纳入国家战略。2018年8月30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七次工作会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支撑世界一流军队”的建设目标。 传统的航天文化虽然内涵和外延不断得以拓展和丰富,但在当前的发展愿景下,应该被赋予更具新时代气息的特色内容。由此新航天企业文化构建作为一个课题被提出,也具有了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 航天系统与技术
  • 李喆, 孙冀伟, 尚炜, 寇德琪
    中国航天. 2020,(7): 48-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低轨道卫星系统是由多个卫星构成的可以进行实时信息处理的大型卫星系统,其中卫星分布称为卫星星座。最早提出并被人熟知的通信卫星系统是20世纪90年代的“钺”星座。近年来航天技术发展迅速,小卫星技术及运载火箭重复使用技术日趋成熟,使得卫星部署成本大幅降低。2012年创立的一网(OneWeb )公司,通过建立低轨互联网卫星星座来解决广大亚、非、拉地区没有互联网接入而造成的“数字鸿沟”问题。2015年太空探索技术( SpaceX)公司提出了“星链”星座计划,拟通过搭建一个由1.2万颗卫星组成的星座为全球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随后,卢森堡低轨卫星 (LeoSat)公司、加拿大电信卫星 ( TeleSat)公司、美国亚马逊(Amazon)公司也先后推出了自己的低轨互联网星座计划。目前,“星链”、OneWeb卫星互联网星座均已进入密集部署阶段。虽然国内低轨互联网星座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包括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推出“鸿雁”星座、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推出“虹云”工程、科技部正在主导推进“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重大项目。
  • 航天产业观察
  • 姜盛鑫, 王喜奎, 施帆, 田雪颖
    中国航天. 2020,(7): 52-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众所周知,航天工作的典型特点是覆盖范围大,应用种类广。产品化作为航天工作中的一环,对于构建种类齐全、结构合理、性能先进的通用航天产品体系有着重要作用,航天产品化已在军工院所中逐步走向成熟。但是,目前市场规模迅猛增长的商业航天公司还尚未形成普遍的航天产品化做法,甚至尚无产品化意识。 鉴于商业航天业务发展特点和小卫星研制成本低、研发周期短的独特优势,商业航天公司所研制的卫星较多为质量低于500kg的小卫星。可以预见的是,航天产品化工作对航天装备研产模式转型升级、质量状态准确把控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商用小卫星亟需开展相关产品化工作。
  • 导弹及其他武器系统
  • 刘丙杰, 胡玉颖, 罗珩娟
    中国航天. 2020,(7): 57-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简称反导系统)是美国战略威慑的组成部分,“天基杀伤评估”( SKA)系统是反导系统实战化的重要支撑,主要利用天基传感器获取导弹拦截状态,并对拦截效果进行评估,并为后续拦截提供支持。但由于保密等原因,该系统部分细节于2019年初才陆续公布。2020年2月10日,美军国防预算支持7405亿美元,其中0.66亿美元用于支持SKA项目。本文根据已有的公开信息,通过研究SKA系统的组成和原理,提出SKA系统的关键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
  • 航天活动
  • 张太胜
    中国航天. 2020,(7): 62-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天军一架X-37B无人航天飞机于美国东部时间2020年5月17日由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宇宙神”5-501型运载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发射升空。这是X-37B第6次升空飞行,任务代号“轨道试验飞行器”(OTV)6,发射任务编号原为“空军航天司令部”(AFSPC)7 ,美国天军成立后改为“美国天军”(USSF)7。此前一天的发射尝试因天气原因在倒计时进行到距起飞还有1min40s时被叫停。正值疫情期间,美国天军和联合发射联盟公司表示要把此次发射献给一线抗疫人员和疫情受害者。
  • 王文梅, 宁艳
    中国航天. 2020,(7): 65-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太空探索技术( SpaceX)公司“载人龙”飞船2020年5月30日由“猎鹰”9-1.2型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发射升空,执行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商业载人运输计划下的一次载人验证飞行任务,任务代号“验证”2。火箭于美国东部时间15时22分45秒(北京时间5月31日03时22分45秒)点火起飞,12min后船箭分离。飞船于美国东部时间5月31日10时16分同空间站实施了自主对接。
  • 句龙, 刘国龙
    中国航天. 2020,(7): 71-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历经8年的研制,维珍轨道公司的空射型小型运载火箭“运载器一号”2020年5月25日由加州莫哈韦航空航天港起飞的波音747载机携带到高空进行了首次发射,但以失败告终。火箭由载机投放后不久即出问题。维珍轨道人员随后发推特称:“我们证实火箭由载机做了干净的投放。不过,任务在飞行开始后不久即告终止。‘宇宙女孩’和我们的飞行机组安全,正在返回基地。”该公司在发射后约1h又发推称,火箭一级“牛顿三号”发动机实现了点火工作,但火箭随后“在一级飞行初期发生异常”。美国国家气象局位于洛杉矶的一部雷达拍摄的图像显示,火箭似乎在投放后不久解体,产生一片碎片云。
  • 合作伙伴
  • 本刊编辑部
    中国航天. 2020,(7): 75-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0年7月9日20时11分,由中国人保首席承保的“亚太”6D卫星在“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的托举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亚太”6D卫星总保额近3亿美元,中国人保承保份额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