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t download

  • Published in last 1 year
  • In last 2 years
  • In last 3 years
  • All

Please wait a minute...
  • Select all
    |
  • SPECIAL SUBJECT: Review of Global Space Activities in 2023
    Aerospace China. 2024, 0(2): 7-15.
    2023年,人类深空探测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多项月球探测任务成功发射,为地外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新机遇;地外生命探索取得多项突破,火星、小行星科学成果为生命探寻提供新视角;行星防御备受关注,维护地球安全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可重复使用引领运载火箭新发展方向,不断提升进入深空的能力和效益……本文对2023年的月球探测、行星探测、天文观测和近地小行星防御等方面的任务进展与科学成果进行梳理和归纳,对国际相关政策规划开展分析,并阐述了深空探测领域未来的发展重点与趋势。
  • SPECIAL SUBJECT: Review of Global Space Activities in 2023
    Aerospace China. 2024, 0(2): 37-45.
    2023年,我国共进行了67次发射,位居全球第二,运载火箭发射次数和入轨航天器数量再创历史新高;“长征”火箭迎来500次发射;实现了2次载人发射和2次“太空会师”;民营商业航天公司共进行了13次商业发射。本文对2023年的中国航天发射活动进行了回顾,总结了中国航天的成绩和亮点。
  • SPECIAL SUBJECT-Technology for Mechanisms of Launch Vehicles
    Aerospace China. 2023, 0(10): 9-17.
    近年来,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商业航天产业的长足发展,高经济性、高可靠性、多功能化的航天运载器成为航天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而航天运载器机构技术的突破及发展是推动航天运载器技术进步,满足更丰富、更高要求的航天运载需求的重要基础之一。本文对航天运载器机构的发展进行阐释,对航天运载器机构的主要功能及性能需求进行综述,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并对航天运载器机构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 SPECIAL SUBJECT: New Advances in Manned Spaceflight Abroad
    Aerospace China. 2024, 0(4): 7-12.
    美国以确保全球航天领导地位为目标,推动实施“阿尔忒弥斯”计划,以实现本世纪载人重返月球,并为今后的载人登陆火星和其他目标奠定基础。本文首先对“阿尔忒弥斯”计划总体目标、系统架构进行梳理,随后分析了美国在建立协调机制、调整组织机构、鼓励商业化、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采取的管理举措,分析了项目最新进展情况,得出了对“阿尔忒弥斯”计划发展的几点思考。
  • SPECIAL SUBJECT:Research on Development of Future Space Industry
    Aerospace China. 2024, 0(1): 7-11.
    未来空间产业由处于成长初期的空间前沿科技与产业应用双向驱动,具有关键性、长期性和不确定性,需要政府部门提前做好产业前瞻布局,支持科技源头创新,培育骨干龙头企业,抢抓产业战略机遇,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本文研究了未来空间产业的特征、规模和趋势,分析了国内短板问题和国外发展态势,并对政府促进产业发展给出相关建议,有助于我国培育和壮大未来空间产业。
  • Aerospace China. 2024, 0(6): 39-45.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形势下,巨型低轨星座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本文对世界各国具有代表性的巨型低轨星座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对比分析,然后针对性地提出我国巨型低轨星座发展的意见建议,力求对推动我国低轨空间发展产生借鉴意义。
  • National Space Security Research
    Aerospace China. 2024, 0(3): 7-9.
    深刻领悟总体国家安全观核心要义并以此为遵循和指导,论述了新时代太空领域人民战争、联合制胜、开放合作的内涵要义与基本要求,重点从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服务政治外交大局等方面,提出了维护国家太空安全的战略任务。
  • SPECIAL SUBJECT: Review of Global Space Activities in 2023
    Aerospace China. 2024, 0(2): 16-25.
    2023年,全球共开展223次航天发射任务,年发射次数、航天器发射数量及发射质量均创历史新高。本文以多维度视角对2023年国外航天发射任务进行了总结,梳理了美国、俄罗斯、欧洲等主要航天国家或地区的任务情况,回顾了各国运载领域年度发展,最后对未来航天运输领域的发展态势做出了研判。
  • SPECIAL SUBJECT:Research on Development of Future Space Industry
    Aerospace China. 2024, 0(1): 18-22.
    近年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在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已经成为美国商业航天企业的先锋力量,引起了整个行业的高度关注。本文梳理了该公司的发展历程,分析其成功经验,研判其对产业安全、太空环境隐患、作战模式改变等方面带来的变革与挑战,最后分析其启示。
  • MISSILES AND OTHER WEAPON SYSTEMS
    Aerospace China. 2024, 0(1): 41-51.
    近年来,美国多措并举,大力推动高超声速武器研制进程,同步发展多个高超声速导弹项目。为深入了解美国高超声速导弹的最新发展情况,明确其未来发展方向,本文对美国在研高超声速滑翔导弹和高超声速巡航导弹项目进行了全面梳理,并总结技术发展特点,研判发展趋势。
  • Aerospace China. 2023, 0(11): 33-42.
    目前国外已经完成和正在研制的载人登月飞行器有“阿波罗”飞船、“猎户座”飞船和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星舰”。推进系统为飞行器提供在轨飞行所需的推力和冲量,是飞行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国外载人登月推进系统的方案进行了分析,以对我国载人登月推进系统的研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 Aerospace China. 2023, 0(11): 23-32.
    为了满足未来太阳系边界探测、深空轨道转移和载人往返火星等空间任务的多元化需求,空间核动力技术应运而生,其可以突破常规能源推进方式的限制,大大提高推进系统的比冲,同时克服太阳能受限于太阳距离的问题,在深空探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空间核动力技术可以为航天器提供多种新型推进方式,主要包括核电推进、核热推进,以及核热、核电、化学能等的组合动力推进,还有一些正在论证的核能推进方式,如核裂变碎片、核脉冲、核冲压。空间核动力通常包括核反应堆、能量转换模块和配套的推进系统,以及热力和电力控制等辅助系统与桁架等结构模块。
  • SPECIAL SUBJECT: Review of Global Space Activities in 2023
    Aerospace China. 2024, 0(2): 46-52.
    2023年全球共进行了223次航天发射任务,是人类开展航天活动以来首次突破200次发射次数的年份,也是全球航天发射次数和载荷发射数量连续第三年打破纪录,连续两年载荷发射数量超过2000个。2023年,美国和我国航天商业发射任务快速增长,商业火箭公司研制的火箭产品从商业用户市场进入政府用户市场的进度明显加快。
  • National Space Security Research
    Aerospace China. 2024, 0(3): 27-31.
    随着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太空经济与军事活动正从近地空间向地月空间延伸拓展,地月空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本文阐述了地月空间的战略价值,分析了主要大国地月空间布局与发展态势,梳理了地月空间对太空安全提出的新挑战,提出了关注地月空间安全与发展的思考建议。
  • SPECIAL SUBJECT: Review of Global Space Activities in 2023
    Aerospace China. 2024, 0(2): 26-36.
    2023年,国外围绕军、民、商三大应用领域加强顶层策划与政策支持,开展新技术试验与应用,不断深化对地观测卫星的建设与应用。主要体现在:完善星座整体布局,商业航天公司推出光学成像、雷达成像综合星座,增强体系探测效能;推进新一代卫星研制与部署,在气象、预警、光学和雷达成像等领域均有新进展;探索天基信息对战术作战的直接支持能力,以期实现预警卫星的直接火控支持;以人工智能、数据链、超低轨卫星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在对地观测领域的应用日趋成熟。
  • SPECIAL SUBJECT: Research on the Chang'e-6 Mission
    Aerospace China. 2024, 0(7): 7-13.
    “嫦娥”六号任务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也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进程中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就。阐述了“嫦娥”六号任务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从主要指标、工程系统组成和任务载荷等方面概述了任务总体方案,分析了在大系统中引入“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月球背面与地面测控站后导致的任务实施难度显著增加等任务特点与挑战,并与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任务“嫦娥”五号进行了对比,从科学价值、工程能力突破、国际合作等方面总结了“嫦娥”六号任务的创新之处。
  • SPECIAL SUBJECT: New Advances in Manned Spaceflight Abroad
    Aerospace China. 2024, 0(4): 17-24.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可在载人航天器上通过人工手段为航天员提供清洁的空气和纯净水,系统具有水循环和管理、废弃物管理、大气控制与环境监测等功能。“国际空间站”结合了储存式和有限可再生式生保系统,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降低空间站的运营成本。随着各航天大国积极开展深空探测任务,载人登月和火星探测需要环控与生保系统提供闭合度和循环效率更高的生命支持和保障,因此需要在现有技术基础上不断升级迭代。近几年,这些新技术在“国际空间站”上陆续得到了在轨试验验证。
  • WORLD VIEW
    Aerospace China. 2024, 0(8): 64-69.
    系统分析了美国2025财年国防预算的总体情况、重点事项和各军种预算支出的构成与变化,并结合美国深入推进大国竞争的战略背景研究总结了其2025财年国防预算的主要特点。整体来看,随着国际形势及地缘政治的发展变化,美国政府虽经历了不同的执政团队,但在国防安全的总体策略上保持一致,即:坚持美国优先,以美国国家利益为导向,积极推动大国竞争战略,确保自身绝对霸权地位。
  • Aerospace China. 2023, 0(10): 34-41.
    变形飞行器能够根据不同飞行高度、飞行速度等环境,主动调整气动外形,实现高速飞行、无动力机动、巡弋待机等多种飞行模式的灵活组合,以满足多种复杂任务需求。本文从变形飞行器翼舵变形技术入手,对变形机构的构型与驱动技术、机构动力学分析与试验技术、机构强刚度分析与试验技术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并总结提出了未来技术发展趋势,为飞行器翼舵变形技术的深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 WORLD VIEW
    Aerospace China. 2023, 0(9): 47-54.
    2023年9月2日,美国太空发展局“扩散型作战人员太空架构”(Proliferated Warfighter Space Architecture,PWSA)T0期第二批次13颗试验卫星(11颗为传输层,2颗为跟踪层)被送入太空,用于验证星间激光通信及弹道导弹与高超声速导弹的预警跟踪情况。文章主要对该太空架构的传输层和跟踪层建设需求、星座部署计划、架构关键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并梳理总结了该太空架构的建设特点,相关数据可以为低轨星座建设、星间激光通信技术等深化研究提供参考。
  • CHINA REPORT
    Aerospace China. 2024, 0(4): 32-33.
  • WORLD VIEW
    Aerospace China. 2024, 0(2): 60-63.
    太空作为大国竞争的制高点,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美国作为太空绝对优势大国,其太空大国竞争策略是维护其霸权地位的重要支撑。本文从“全政府”参与太空竞争、“全领域”抢占绝对优势、“全方位”发展联盟体系、“全周期”运用规则制权等四个维度研究美国的策略选择和策略内容,分析其太空霸权的策略基础,为应对太空大国竞争和维护太空领域安全发展提供支撑。
  • WORLD VIEW
    Aerospace China. 2023, 0(9): 40-46.
    本文从条令建设、组织发展、军事训练、装备发展、领导力建设、人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7个方面综述美国太空军自成立至今的能力建设措施,并总结其中的特点和规律,以期对我国太空部队的建设有所启示和借鉴。
  • SPECIAL SUBJECT: New Advances in Manned Spaceflight Abroad
    Aerospace China. 2024, 0(4): 13-16.
    “国际空间站”于2011年基本完成大规模组件的在轨组装工作,最初设计寿命为15年,鉴于其运行状态良好及巨大的应用价值,先后经历3次延寿。本文首先梳理“国际空间站”的延寿背景和概况,在研究其延寿审查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延寿风险及应对措施。
  • Aerospace China. 2023, 0(10): 18-24.
    起落架机构是水平着陆航天运载器的核心装置之一,其可靠性关系到运载器的安全返回,是保证运载器可重复使用的基础。本文在概述面向空间领域的起落架机构技术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起落架机构组成架构、起落架机构设计和仿真方法;根据未来航天运载器起落架的技术特点,详细介绍了相应的起落架机构关键技术,并对航天运载器起落架的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SPECIAL SUBJECT: Research on Reusable Launch Vehicles
    Aerospace China. 2023, 0(9): 9-17.
    本文对运载火箭3种回收模式涉及的关键技术及我国研制进展进行分析;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发展的重点,就气动力与主动力联合减速模式进行约束与边界探讨,形成了该模式的优选飞行剖面参数;此外,针对升力式水平飞回与联合减速两种模式进行了经济性分析。
  • Research on the BeiDou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Aerospace China. 2024, 0(5): 7-17.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自正式开通服务以来,在国民经济、国防安全、人民生产生活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北斗”系统服务体系构成,围绕路线设计继承发展、服务功能高度集成、增量发展螺旋上升三大特点,总结了“北斗”系统定位导航授时、报文通信、导航增强与国际搜救四类服务演进,详细论述了各服务的设计特点和性能,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新一轮变革研判了“北斗”系统服务发展趋势,并从系统稳定运行、服务性能提升、多手段融合赋能三大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 SPECIAL SUBJECT: Research on the Chang'e-7 Mission
    Aerospace China. 2024, 0(7): 14-21.
    “嫦娥”六号任务是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任务,其飞行任务的轨道设计面临着全新的挑战。研制团队在“嫦娥”五号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完成月背采样返回的新任务为目标,以“嫦娥”五号与“嫦娥”六号任务之间的差异分析为抓手,突破了逆行环月轨道设计与控制、飞行时序适应性调整、三脉冲定时定点与按时起飞的近月制动控制策略、变射向变转移时间地月转移轨道设计和返回轨道适应性调整等关键技术。首先给出了“嫦娥”六号的飞行阶段划分,随后介绍了轨道设计的技术创新和亮点,最后阐述了轨道设计工作中获得的经验与启示。
  • PECIAL SUBJECT
    Aerospace China. 2023, 0(12): 7-13.
    随着航天发射任务密度的逐年增长,高效率、低成本已成为进入太空的主要发展趋势,火箭可重复使用、智慧化集成、航班式发射等创新研究不断推进,未来随着我国可重复使用火箭、航天器关键技术的突破,航天发射场要求具备更强的综合发射能力。围绕航天发射场如何应对挑战及未来航天发射场如何建设等问题,本文提出智慧航天港概念,并对其能力需求、体系构成、总体架构与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以期为未来航天发射场建设提供借鉴。
  • SPECIAL SUBJECT:Research on Development of Future Space Industry
    Aerospace China. 2024, 0(1): 23-28.
    本文介绍了我国规模最大的多层次、多模式混合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女娲”星座建设情况,以及“航天宏图”一号(“女娲”星座首批4颗卫星)的主要性能,初步展示了基于“女娲”星座衍生出的创新服务应用场景,以期为我国商业遥感卫星发展提供参考。
  • SPACE SYSTEM AND TECHNOLOGY
    Aerospace China. 2022, 0(12): 34-37.
  • MISSIL ES AND OTHER WEAPON SYSTEMS
    Aerospace China. 2024, 0(4): 40-44.
    高超声速武器具有突防能力强的显著作战优势,是未来导弹武器装备的重要发展方向。针对高超声速武器的作战特点,美国导弹防御局从2017年开始正式设立高超声速防御项目,开展有针对性的防御作战体系建设工作。2023年5月,美国政府问责署的报告中给出了导弹防御局设计的高超声速拦截作战杀伤链。本文对该杀伤链的执行过程进行了分析解读,在梳理典型项目研发进展的基础上,对美国高超声速防御体系的建设特点和问题作了研究总结。
  • WORLDVIEW
    Aerospace China. 2024, 0(3): 60-65.
    2024年3月14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完成了“超重-星舰”的第三次综合飞行试验,虽然未能实现全部试验目标,但首次达到入轨速度,收获了重要实验数据。本文对此次试飞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重点关注该型号在第二次综合飞行试验后的主要升级改进。
  • SPACE SYSTEM AND TECHNOLOGY
    Aerospace China. 2024, 0(1): 52-62.
    本文在论述民商航天运载火箭地面系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民商航天运载火箭地面系统的特点,分析了民商航天地面系统发展趋势,为后续民商航天运载火箭地面系统发展提供参考。
  • SPECIAL SUBJECT: Research on Reusable Launch Vehicles
    Aerospace China. 2023, 0(9): 18-24.
    130吨级重复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是某新型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一子级主动力装置,满足火箭一子级垂直起降重复使用需求,具备两次点火起动、低入口压力二次起动、快速推力调节和健康监测等功能,并已完成多次重复使用试车考核,通过热试车初步验证了重复使用火箭发射和回收等飞行任务剖面。研制团队继承了120吨级高压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的成熟技术和可靠性成果,提出发动机健康管理、寿命评估和维护维修等重复使用技术需求和发展方向,130吨级重复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能够快速满足我国垂直起降重复使用运输系统需求。
  • Aerospace China. 2023, 0(10): 25-33.
    着陆回收机构是可重复使用火箭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围绕三角式着陆腿回收机构的试验验证技术,首先介绍了主腿榫锁结构、推冲杆和铝蜂窝等关键部件的试验验证情况,再对着陆腿展开和着陆冲击的系统级试验验证情况进行阐述,分析展开过程和着陆冲击过程的特点,获得不同动作时序、不同着陆速度等工况的影响,验证着陆腿方案设计的正确性。
  • SPECIAL SUBJECT: Research on Advanced Space Liquid Propulsion
    Aerospace China. 2023, 0(5): 9-15.
  • SPECIAL SUBJECT: New Advances in Manned Spaceflight Abroad
    Aerospace China. 2024, 0(4): 25-29.
    本文对美国航天机器人技术公司研制的“游隼”月球着陆器在执行首次商业月球有效载荷服务任务时的失败事件进行了详细分析。由于推进系统故障导致推进剂严重泄漏,“游隼”无法完成预定的月球着陆任务。尽管任务未能成功,但部分科学仪器在飞行过程中成功收集了数据,商业航天也正在成为推进月球探测的重要力量。鉴于深空探测任务的高风险性,在追求短周期和低成本的同时,必须坚持高可靠性要求,确保实施完整的试验流程和飞行试验,以提高任务成功率。
  • Aerospace China. 2024, 0(11): 21-31.
    由于其特殊的高度和自然环境,临近空间成为联结空与天之间的桥梁,其战略地位和应用价值被世界各国高度关注,在军用和民用领域均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开发和利用。目前,各国发展的临近空间飞行器主要分为临近空间低速飞行器和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两大类,围绕产业发展重点介绍临近空间低速飞行器。临近空间低速飞行器具有良好的长期驻留能力和独特的工作高度,在侦察监视、预警探测、通信中继、国土资源观测和防灾减灾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需求和发展前景。概述了以平流层飞艇、高空气球、高空长航时无人机为代表的三种临近空间低速飞行器的概念,对美国、欧洲等国家的临近空间低速飞行器研究发展现状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可为临近空间低速飞行器的研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 WORLD VIEW
    Aerospace China. 2024, 0(2): 53-59.
    为应对商业竞争和地缘政治的双重压力,美国联合发射联盟公司(ULA)自2014年开始研制“火神”火箭,该火箭原计划在2019年首飞,但因发动机研制困难及上面级试验故障等一再推迟,直至2024年1月8日才实现首飞。本文对“火神”火箭首飞情况进行了梳理,对其研制背景、总体方案、研制及发射设施进行了总结,并对火箭研制特点和后续发展进行了分析。